常州3人谈:四年大学,你只为了一只碗吗,大学四年你是主角还是过客?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08浏览次数:557

常州3人谈:四年大学,你只为了一只碗吗,大学四年你是主角还是过客?

 

 

6月19日,江西南昌的华东交通大学免费为约5300名毕业生每个人发了一个瓷碗。有网友调侃,“这可能寓意着‘出去讨饭,记得母校’啊!”大学四年,我们的毕业生们究竟收获了一只什么样的“碗”呢?

  本期嘉宾

  赵振杰,常州工学院教授,博士

  吴国庆,应届毕业生

  宋艳艳,应届毕业生

  主持人:车玉

  特别鸣谢场地提供:全国百佳茶馆——溢壶茶

  四年大学,你只为了一只“碗”吗?

6月19日,江西南昌的华东交通大学免费为约5300名毕业生每个人发了一个瓷碗。有网友调侃,“这可能寓意着‘出去讨饭,记得母校’啊!”大学四年,我们的毕业生们究竟收获了一只什么样的“碗”呢?

  四年的大学教育,你满意吗?

  主持人:四年来,大学教育的哪个方面令你最满意?

  吴国庆:我最满意学校安排的实训课程。学校专门提供了相应的实训室,并安排小班授课,增加了我们实践的机会,使我们能更好、更多地掌握专业知识。

  宋艳艳:我最满意的,是每学期两周的见习课程。见习期间,学校安排我们在实地、实景进行锻炼,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知识。

  主持人:这两位学生最满意的方面基本相同,都是实践环节。赵教授,您怎么看?

  赵振杰: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检验,然后不断地提高,这只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方面。大学,最初、最根本的任务和目的并不是传授技术。她的最主要功能,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个性的品格。大学所传授的知识、技能,都要在这个前提之下得以不断地提高。

  主持人:目前,很多大学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将来能找到好的工作。包括这次江西的华东交通大学发的那只“碗”,难道不是谋生的寓意吗?

  赵振杰:就从发“碗”事件本身来说,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作秀,不能给毕业生特定的暗示。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社会,她纯粹是为了培养人探究知识和学问的能力,与就业本无关系。而在中国的国情下,大学的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大学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刚才这两个同学所说的这类学校,她提供的教育服务应该是教学型,是偏向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这还是比较到位的。而我并不完全满意。因为现在太多的大学在这样做,这成为了大学教育的标配。大学教育的重点,并不应该只是知识或应用技术的教学,为了满足学生就业,而应该是培养学生探求学术真理的精神、活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创造力。

  主持人:四年来,大学教育的哪个方面令你最不满意?

  吴国庆:有一些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老师与我们互动很少。我们只能上课见到人,下课人也见不到。我们在想学点知识、咨询问题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他们。

  宋艳艳:我最不满意的是学校的上课模式。高中时,老师常跟我们说,大学就是天堂。电影、电视里的大学生活,也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就可以自己选课、选老师学习。但是,现实的大学学习,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上课,还要点名,根本就是高中的延续。

  赵振杰:或许这个模式会影响一些学生的求知欲,但主要还是学生对它产生的原因,有认识的误区。之所以这么安排教学,原因在于太多的学生欠缺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经常说大学生意气风发,有指点江山的豪气,这个豪气从哪里来?是自主学习提升出来的。不能指望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你。一节课45分钟里,可能仅有1分钟,或者老师的一句话,才让学生有所收获。所以,大学的学习,更多在于学生靠自己去探索。图书馆就是很好的地方,这里是知识的海洋。但是现在的图书馆是什么样的呢?除了考试前一两周,基本上感受不到学习的气氛。

  大学四年,你是主角还是过客?

  主持人:大学四年,是否有人感觉很安逸?

  吴国庆:相对于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来言,家长帮他们选好了专业,甚至安排好了毕业后的工作。他们只要拿个毕业证就可以了,肯定很安逸。

  宋艳艳:这是一类情况,还不是很普遍。其实,也有一些学生进来大学后,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多数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浑浑噩噩地从大一混到大四。

  主持人:在大学里,应该有关于规划人生目标的课程,可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没有用呢?

  赵振杰:那些课程只是从理论上进行指导。学生很难抵挡现实中的诱惑,以及功利性的内容。很多学生认为,不管学得怎么样,没有强硬的关系,或者深厚的背景,那些人生规划、励志故事都是无用的。他们甚至觉得,权力、金钱才是最实在的。其实,正确的人生观是要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培养,更应该是从小开始慢慢地培养。大学阶段,再对他们进行人生规划的教育,已经很难有明显的成效。

  主持人:大学四年,你在为什么而忙碌?

  吴国庆:真正开始忙碌的时候是从大三开始的。大家开始忙碌着考研,考公务员。

  宋艳艳:还有考英语四、六级。大学四年,大家似乎一直在忙着学英语,也没学出什么大名堂。

  吴国庆:特别是从考前一个月开始,大家不管什么课上都是在看英语,什么都不管了。

  赵振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异化。因为它和学生最看重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挂钩,所以大家就对它趋之若鹜,但又深恶痛绝。英语四、六级考试,完全不分专业,不分学校,一味地被要求通过。其实这根本就是学校互相比较的一项依据。事实上,有些专业的研究根本就不需要看外文资料,学生将来可能一生也用不到那么多英语词汇。

  主持人:你之所以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最大动力是什么?

  吴国庆:我从大一就开始学摄像和采编技术,几乎把自己本身的专业都抛在了一边,如今我找到的工作也是跟这些技术相关。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动力去主动钻研,一方面是因为我确实比较喜欢摄影、摄像。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这些技术能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有帮助。

  宋艳艳:我们班有一个同学,非常爱好弹钢琴,于是就开始钻研琴艺。他总是在琢磨如何让自己能演奏得更好,提高得更快。四年下来,从开始的四级水平,考到了十级。毕业前,他已经独立开了一家琴行。

  主持人:以兴趣来驱动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值得我们提倡。但是,以就业来驱动,是不是有些功利化了?

  赵振杰:那是啊。大学本来不应该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把大学叫象牙塔?因为大学应该脱离在社会世俗之外,研究纯粹的学问。而现在,不少的大学生可能纯粹是为了就业。关键是,一些学生从来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于追求的方向,他们也只能用就业来驱动学习。

  大学四年,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主持人:有人抱怨,大学四年,“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你认同吗?

  吴国庆: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很可能因为在工作后,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生产完全脱节,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宋艳艳:在我毕业实习的两个月里,我就发现书本上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不适用。可能因为变幻莫测的实际情况,我还不会应变。

  赵振杰:大学教学,更多的是传授一种观念,一种认知。比如,大学期间学的哲学、思想品德、法律,这些课程对学生来说都应该是有用的,是它们使学生养成了思考问题的模式。有些学生不能用功利、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大学里学的知识,一味地认为能够帮我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就是有用的,否则就是无用的。大学四年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套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然而,遗憾的是,大学的课程体系又是按照知识体系设置的,就是先学什么,后学什么,至于说这些知识有没有紧密的联系,反而忽视了。因此,一些大学生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主持人:四年的大学生活,什么对你影响最大?

  吴国庆:大学给了我一个标签,一个身份的标签。同样都是大学生,可能你毕业于“211”的大学,或是“985工程”的大学,我毕业于普通院校,那些院校的毕业生似乎就比我高一档。不论就业,或是踏入社会,一个身份标签,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影响。

  赵振杰:确实如此。但,关键是大学的校风、学风、教风对学生的影响。我认为,主要在教风方面。一所大学里,老师的品位和境界,直接能影响到学生的品位和境界。教师的眼光是世界性的,学生的眼光也是世界性的,这个学校出来的学生自然可以把自己的身份、地位定得很高。此外,学校的校园环境,即校园的建筑和绿化,也可以影响到学生。我最欣赏的是厦门大学,她就建在大海边。你从窗外就能看到大海的蔚蓝,听到大海的声音。学生在这里,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就影响了自己对美的理解,以及对大自然的认识。

  主持人:大学教育,如何处理好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关系?

  赵振杰:当前的大学教育有时也体现得急功近利。大学四年中,学生很少有机会真正静静地思考。若干年后,这些大学生可能会觉得有缺失。他们会迷茫,我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因此,我觉得,学校固然要传授给学生捕鱼的本领,还是要告诉他如何来享受捕来的鱼。因此,在大学里,学生无论学什么专业、何种技能,他都要会思考人生、品味人生,进而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这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主持人:学生毕业时,学校给学生发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校能否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保持学生自由的个性和活跃的思维,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还要使学生会感悟生活、愉快生活。